行情刚摸到3600,朋友圈一片“牛回速归”摩根证券,扭头一看广发成长领航把单日申购上限锁到5万,永赢睿信更是直接,直接卡到100万。短短五天,15只主动权益基金排队发告示,动作整齐得像军训。老基民心里咯噔噔噔的:这不是当年5178点前的同一套路剧本吗?
限购到底怕什么?一句话,就是怕钱太多。主动基金跟宽基指数不同,经理的选股池子有限,好筹码就那几百只,子弹忽然翻倍,要么高位接盘,要么干瞪眼空仓。规模膨胀对业绩的杀伤力,2015年那一拨已经演示过:某明星基金三个月从80亿冲到300亿,净值曲线立刻走平,如今还在贴吧被吊打着哪。吃过亏的管理人学乖了,在行情启动前就把水龙头掐住,先把节奏稳在自己手里。
有人说了:既然看好后市,干嘛不敞开大门收管理费?这里头有个时间差。行情初期,好股票还没涨透,基金经理可以慢慢建仓;等全民沸腾时再来千亿资金,就只能去山顶站岗。限购相当于提前锁仓,把未来的购买力留在场外,既保护老持有人的超额收益摩根证券,也给基金经理留出调仓余地。用行话说,这叫“规模洁癖”,表面拒客,实则护盘。
把2007、2015、2020三轮牛市拉出来对比,每次主动权益基金出现批量限购的30天后,沪深300平均再涨12%,但同期不限购的同类产品,三个月后的超额收益反而落后6个点。结论那就比较粗暴了:限购往往出现在行情中段,既提示热度,也暗示短期波动要放大。此刻冲进去,赚钱概率仍在,但心脏得够大。
广发、永赢们齐齐动手,是不是嗅到了什么信号?从仓位看,普通股票型基金最新平均仓位88%,距离历史极值只差2%,手里余粮不多;从估值看,创业板指PE回到55倍,已高于近十年80%分位。基金经理一边加仓,一边关门,动作像极了“吃饱再锁厨房”。再往深想,监管层近期对“风格漂移”“高换手”窗口指导趋严,与其被动被点名,不如主动限规模,一举两得。
那基民能怎么办?手里已有筹码的,别瞎折腾,限购反而帮你挡住后来者的摊薄;空仓想上车的,别一把梭哈,选那些还没关门的绩优基金做底仓,再留三成现金等回调。记住一句土话:牛市里亏钱的人,往往比熊市还多,区别只在节奏。别被“错过”二字吓破胆,真牛市不差你那一万两万的。
那么如果接下来两周限购名单继续拉长摩根证券,你是把基金当股票追涨停,还是等一波像样的回踩再动手?这里没有标准答案,钱包和睡眠至少得保住一样吧。
配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