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当一家大型公司准备进行内部变革天成配资,代价可能是一部分人先失业。
10月10日,丹麦媒体Borsen爆料,诺和诺德——拥有全球大热减重药物司美格鲁肽的丹麦百年药企——将作出一项重大战略调整:全面终止所有细胞疗法领域的研发工作,包括针对1型糖尿病的潜在“治愈性”项目,以及帕金森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等工作。Borsen报道称,作为此举的一部分,诺和诺德将解雇该部门几乎所有250名员工。诺和诺德随后通过多家媒体向外界确认了这一消息。
一个月前,9月10日,诺和诺德宣布启动一项全公司范围的转型计划,旨在到2026年底每年节省约80亿丹麦克朗(约合12.45亿美元),削减成本的举措包括在全球范围内裁减9000名员工。一个月后,第一批250名员工的失业开启了这场全球裁员的序幕。
新官上任,“大刀”重组
故事要从两个半月前说起。7月底,诺和诺德官宣一则人事调动,杜麦克(Maziar Mike Doustdar)自8月7日起将担任诺和诺德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(CEO)。
公开信息显示,这位从2013年起便担任诺和诺德国际运营部高级副总裁的新CEO,过往在创造企业价值和驱动业务增长方面拥有出色表现。在他的领导下,国际运营部过去十年间的销售额增长超过一倍,2024年销售额达到约1120亿丹麦克朗(约合174.27亿美元)。
杜麦克甫一上任便面临公司发展的关键期:当前GLP-1药物全球竞争白热化,公司相关药物销售增速不及预期,一年内公司股价下跌近60%、市值蒸发千亿美元,在此态势下,如何稳固其在GLP-1市场的主导地位?
新官上任一月后天成配资,9月10日,诺和诺德宣布启动一项全公司范围的转型计划,将在新CEO杜麦克的领导下简化组织架构、加快决策速度,并将资源重新分配至其核心优势——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领域的增长机遇上。
“市场正在变化,尤其是在肥胖症治疗领域,竞争日趋激烈,且更由消费者驱动。公司也必须随之转型。这意味着我们要更高效地部署资源,并优先投资于最具影响力的核心治疗领域。”杜麦克表示,“通过重新配置资源,我们将能够对重点领域进行投资,驱动可持续增长和未来创新。”
此次转型重组计划的举措之一,是在全球范围内裁减约9000名员工,占公司全球员工的约11.5%,其中丹麦本土预计减少约5000个岗位,本次裁员250人打响了头阵。诺和诺德方面表示,节省的资金将投入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领域中,包括商业执行计划和研发项目。
加减并行,“减重”长板更长
此次裁员细胞疗法部门之举两周前便有端倪,当时,诺和诺德放弃了一项价值5.98亿美元的心血管细胞治疗协议,被视为退出细胞疗法赛道的信号。而在裁员消息传出的前一天,10月9日,诺和诺德宣布将以47亿美元现金收购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Akero Therapeutics及其旗下极具潜力的肝病候选药物——处于3期临床试验阶段的FGF21类似物,该药物有望成为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(MASH)的同类最佳产品。
MASH是患病率最高的肥胖症相关合并症之一,超过40%的MASH患者同时患有2型糖尿病,超过80%的MASH患者超重或患有肥胖症。诺和诺德称,MASH与公司在糖尿病和肥胖症领域的专长密切关联,希望通过此次收购,拓展并强化公司MASH产品组合,为糖尿病、肥胖症及其合并症患者提供治疗的长期战略。
一“放”一“收”,加减法并行,诺和诺德目的明确,就是要将核心资源和研发重心聚焦在其核心业务,即肥胖症和糖尿病治疗领域,以更好地放大优势、取得更大的市场效益。这应当是新官上任的杜麦克为诺和诺德制定的战略路线,至少在短期内可以让业务“长板”更长,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维护公司在代谢领域的霸主地位。
2025上半年,三款司美格鲁肽药物销售额合计达1127.56亿丹麦克朗(约合175.45亿美元),以超出第二名帕博利珠单抗(K药)15亿美元的优势加冕全球“药王”。其中,降糖注射版司美格鲁肽、减重版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分别为645.20亿丹麦克朗(约合100.4亿美元)、368.88亿丹麦克朗(约合57.4亿美元),同比分别增长15%、78%,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,增速有所放缓。在中国市场,降糖注射版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则出现了下跌。
GLP-1赛道,追兵环伺
作为时下全球制药业的“当红炸子鸡”,司美格鲁肽正面临以礼来的替尔泊肽为首的各家竞争者的穷追不舍。根据礼来的财报,今年上半年,替尔泊肽的销售额总计达147.34亿美元,其中降糖版替尔泊肽销售额90.407亿美元,同比增长85%;减重版替尔泊肽大卖56.933亿美元,增速高达223%,已非常接近减重版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。此外,今年上半年礼来在美国GLP-1RA市场处方量占比已达57%,领先诺和诺德的42.5%,表明礼来在关键市场已建立起对诺和诺德的显著竞争优势。
国内市场方面,减重版司美格鲁肽自2024年6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以来,需求不断释放,今年上半年销售额达8.42亿丹麦克朗(约合1.31亿美元)。不过,司美格鲁肽在中国的核心序列专利将于2026年3月到期,目前,国内药企布局GLP-1研发管线的态势火热,预计届时将上演一场猛烈的市场争夺战。
国家药监局药品评审中心的最新信息显示,9月3日,成都倍特生物的司美格鲁肽仿制药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。截至10月,已有8款司美格鲁肽仿制药申报上市,除成都倍特生物外,还有惠升生物、太极集团、华东医药、九源基因、丽珠集团、齐鲁制药和联邦制药。此外,还有多款同类药物处于临床阶段。
在国产GLP-1药物方面,目前也有多款产品获批上市,包括翰森制药的聚乙二醇洛塞那肽、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、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、银诺医药的依苏帕格鲁肽α以及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等。
一边是行业霸主大刀阔斧转型重组,一边是有力竞争者礼来和国产后来者的步步紧逼,2026年GLP-1市场又将生出怎样的变局,悬念令人期待。
南方+记者 梅子仪天成配资
配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