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则消息震动国际军事界:美国智库通过兵棋推演得出惊人结论,一旦未来爆发大国冲突,美军90%的飞机可能会在地面就被摧毁。这一预测,如同一颗重磅炸弹,引发了全球对于大国军事对抗局势以及美军战备状态的深度思考。 在现代战争体系中,制空权的争夺向来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因素。美军长期以来凭借其先进的战机和强大的空中力量,在全球军事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,被视为空中霸主。但美智库的这次推演,却无情地撕开了美军空中力量看似坚固的“外衣”,揭示出其在面对大国冲突时的脆弱性。 从地缘战略角度看,美军在全球各地设有众多军事基地,这些基地是其空中力量的重要依托。然而,随着其他大国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,尤其是导弹技术和侦察监视能力的进步,美军基地面临的威胁与日俱增。例如,在亚太地区,美军在日本、韩国以及关岛等地的军事基地,距离潜在冲突区域较近,且位置相对固定,极易成为攻击目标。一旦冲突爆发,敌方高精度的导弹可以在远距离外发动突然袭击,而美军战机在地面待命时,几乎没有有效的防御手段。据了解,在过去十年间,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基地内仅修建了22个加固机堡,而这些机堡数量远远无法满足保护大量战机的需求,大部分战机只能暴露在停机坪上,犹如待宰羔羊。
技术层面上,现代战争中的打击手段愈发多样且高效。先进的弹道导弹、巡航导弹不仅具备高精度打击能力,还能实现超音速飞行,留给美军防御系统的反应时间极短。同时,无人机技术的崛起,让战争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。小型自杀式无人机可以利用其体积小、雷达反射面积小的特点,突破防空系统,对地面停放的战机进行攻击。在俄乌冲突中,乌克兰使用无人机对俄罗斯后方军事基地发动袭击,造成俄军飞机损毁的案例,便是鲜活的例证。倘若大国冲突爆发,类似的攻击手段将对美军战机构成巨大威胁,使其在地面就陷入困境。
后勤保障与基地防护也是美军面临的重大问题。美军在海外军事基地的建设,往往侧重于满足日常训练和常规任务需求,在应对高强度战争时,基地的防护设施、维修保障能力以及弹药燃油储备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。一旦基地遭受攻击,跑道被破坏,战机无法起飞,即使有部分战机侥幸未被摧毁,也将因缺乏后勤支持而无法执行任务。例如,美军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的跑道只有一条,且周边防护设施有限,一旦被破坏,整个基地的空中作战能力将陷入瘫痪。
此外,美军内部也存在诸多问题。战机老化严重,许多机型服役时间过长,维修成本高昂且难度大,导致妥善率下降。同时,飞行员短缺问题日益突出,新飞行员培训周期长,难以满足战时需求。再加上美军战略部署分散,在应对大国冲突时,难以迅速集中优势空中力量,进一步削弱了其空中作战能力。 面对这一严峻的推演结果,美军也在试图做出改变。他们开始计划在一些关键军事基地增加加固机堡的建设,以提高战机在地面的生存能力;同时,加大对反导系统和防空系统的投入升富配资,期望能够拦截来袭的导弹和无人机。然而,这些措施面临着诸多难题。建造加固机堡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,而美国的军事预算有限,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需求;反导和防空系统的拦截成功率并非100%,在面对大规模、饱和式攻击时,依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。
美智库的这一预测,虽然只是基于兵棋推演的假设,但却为美军敲响了警钟。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,美军必须正视自身在军事战略、装备建设以及基地防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,积极寻求解决方案,否则,一旦大国冲突真的爆发,美军空中力量将面临灾难性的后果,其全球军事霸权地位也将岌岌可危。
配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